|
肠造口回缩,造口并发症、肠造口、造口回缩、造口回缩的原因、造口回缩的预防、造口回缩的治疗、造口回缩的护理好发于回肠造口,其发生率在肠造口并发症中占1.5%-10%
原因: 1 造口部中重度缺血性坏死后,肠段回缩至筋膜上或腹腔内。 2 肥胖、肠系膜过短,牵出造口部肠段长度不足,张力过高,时造口部回缩的主要原因。 3 肠袢式造口时,造口部肠段固定不牢或支持杆拔除过早。 4 在肠造口晚期并发症中,因患者体重增加,造口部周围脂肪组织过多,以致造口内陷。 5 造口部周围瘢痕组织增生、隆起,致造口内陷。 6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排泄物刺激造口周围皮肤,充血、水肿,致造口内陷。
预防: 1 造口肠管牵出腹壁外时需充分离游、无张力,在乙状结肠造口时,需游离侧腹壁,在极度肥胖的患者,有时需游离结肠脾曲或肠系膜血管。 2 结肠袢式造口时,应用支持杆穿过肠系膜固定两周左右。闭合缺口时,应将腹膜皮肤穿过肠段系膜拉至对侧缝合,淋浴房造口肠管回缩。 3 可应用一般肠造口开放法,造口处肠管与皮肤一期缝合,减少肉芽组织生长及瘢痕组织增生。缝合的要点是,造口部皮肤和肠段端的黏膜及浆膜层缝合。造口部皮肤及肠浆肌层进针要少,大约离切缘0.15-.02CM粘膜处进针要多些,如此肠粘膜外翻,可减少浆膜发炎机会,减少肉芽组织增生。 4 有报道肠道准备不足,肠内粪便积较多,造口后粪便排出、肠壁缩小、造口端有回缩可能,或肥胖、肠系膜短、肠造口血供差等不宜做一期缝合,避免肠造口部回缩。如有上述现象,则应在术中清除粪便,改变术式,正确估计肠造口至肠段在皮下留置长度及外置长度(一般2.5CM)避免肠造口部回缩。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争取做肠造口一期开放缝合术。 5 腹膜外肠造口时,在肠端开口部与皮肤尚未缝合时,应在皮下组织层将肠壁浆膜或肠系膜与腹壁缝合固定针数,以防回缩。
治疗: 肠造口回缩的治疗取决于回缩的程度,如轻度回缩,肠端开口处在筋膜外,只需严密观察创面回缩进展情况,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处理可参照前述缺血性造口坏死治疗方法。如回缩已到腹腔内,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处理腹膜炎症,重建肠造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