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造口治疗师的培养现状与问题现状:在我国,正规的造口治疗师培训开始于1993年。在国际上第一位E T,Norma Gil的帮助下 ,我国上海2 名护士赴澳大利亚肠造口治疗学校学习ET培训课程,填补了我国造口治疗师的空白。此后,我国陆续派出护士到中国香港 、马来西亚、韩国等地接受造口治疗师课程培训。2001年 ,在世界ET协会的支持下 ,我国依托结对项目,由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香港造瘘治疗师协会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在广州联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ET学校。截止目前,在北京、南京、上海、温州等地陆续成立了8 所ET学校,已经培养ET 600余名。 据了解 ,我国E T学校的课程按照WCET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造口治疗师护理教育纲要的标准进行设置。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护理人员在评估 、实施及评价伤口、造口及失禁问题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从而给予患者及家属全面有效的护理及教育,并提高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材由各ET学校自编。学员必须接受不少于3 6 0 学时的培训 , 其中造 口护理占40%,伤 口护理 占30%,失禁护理20%,专业发展10%。培训模式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各占5 0 %。值得一提的是 ,在实践教学中,为保证每位学员拥有“动手”机会,一般实行 “ 一带二 ”的带教方式 。培训结束后,学校将对学员进行伤口、造口、失禁方面的理论、技能及产品知识考核,考核通过后,学员能够获得由WCET教育委员会认证的ET证书。但目前我国对ET无继续教育和再注册的相关规定,国家对ET与普通注册护士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要求相同。 问题:虽然我国ET的培养已走过20余年历程,我国的护理专业团体、协会、ET学校和医院也大力支持ET的培养 ,但目前,ET的培养与其他的专科护士培养比较 ,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 、培训教材。2007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 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对临床护理技术性较强的重症监护( ICU)护士 、手术室护士、急诊护士、器官移植专业护士和肿瘤专业护士5 个专科护理领域的护士培训进行指导和规范。但目前ET学校的培训教材为各学校 自编,虽然参考TWC E T的教育纲要 ,但毕竟为“舶来品”,并未根据我国的健康问题和临床特点编制培训大纲和教材,以适应我国人民的健康需求。 第二 ,学员准人严格 ,培养人群覆盖面窄。目前,我国各ET学校对招收的学员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工作年限上 ,一般要求工作满五年及以上者;在学历方面,要求专科及以上 ,部分学校要求本科及以上。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 ,每期培训人数较少,一般为12-25 人。但我国地域辽阔,医院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学员准入严格 ,使很多偏远地 区医院或较小医院的护士失去了参ET培训的资格,造成地域间发展不均衡。随之而来的,会使普通注册护士在伤口、造口、失禁方面的培养力量薄弱。 目前E T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应进一步加快对E T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的护理专业学会、协会、部分医院以现有的优秀ET为师资资源,开展伤口、造口、失禁方面的培训 。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站上,申报此类继续教育项目从2010年的7项已增至到2014年的29项。国家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了学习班、研讨班、论坛等,旨在依托现有的资源,多渠道培养伤口、造口、失禁方面的专业人才,解决我国伤口、造口、失禁方面人才培养薄弱问题 。同时 ,在自2010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部分高校如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设置了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这也将加速我国高学历ET的培养。 在ET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仍需要各方继续努力,完善护理专科领域相关配套政策,从准入、培训、使用、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完善ET培养、用人机制,提高我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