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突破!不化疗不放疗不手术,14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史无前例! 无需手术和放化疗 14名癌症实验患者全部治愈! 人类再次在对抗癌症的道路上 迈出有巨大意义的一步!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发现,14名接受实验性免疫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全部康复。所有这些患者均患有带有罕见突变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研究人员称,这是癌症治疗史上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据科技日报,患者接受了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一种免疫治疗药物dostarlimab的治疗。研究人员说,每位患者的癌症都神奇地消失了,体检、内窥镜检查、PET扫描或MRI扫描无法检测到癌症。 患者临床完全缓解的比例为100%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马里兰州38岁的Sascha Roth是第一位入组试验的癌症患者。 2019年,她出现直肠出血,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为II/III期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直肠癌。 Sascha Roth原准备接受常规化疗,但经朋友推荐,她接触了本次临床试验的医生,对方告诉她,dMMR直肠癌可能对化疗并不敏感。 由于此次试验正是为了验证多塔利单抗可否让dMMR直肠癌患者免于放、化疗及后续的手术,Sascha Roth得以入组。 按照原先的计划,Sascha Roth准备在试验结束后前往纽约继续接受常规治疗。而为了避免放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她甚至已经做了卵巢移位术,将卵巢切除并放回肋骨下。 但最终研究人员告诉她,“你已经完全没有肿瘤,无需再进行任何治疗。”结果也延续至今,2年来没有任何复发迹象。 和Sascha Roth一样幸运的还有另外15名参与患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 已完成6个月治疗的12名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百分比为100%。(另4位的结果于后续更新); 在结束治疗后1年的中位随访期间,没有患者接受过放、化疗和手术切除,均未出现癌症的进展或复发,16名入选患者全部存活。 安全性方面,16名患者未报告严重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最常见的1级或2级不良事件包括皮疹或皮炎(31%)、瘙痒(25%)、疲劳和恶心(19%)。 “另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没有一位患者出现显著的并发症。”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结直肠癌专家Alan P.Venook博士称,“每位患者的完全缓解是闻所未闻的。” 这可能为多种类型肿瘤的免疫清除方法开启大门 据科技日报援引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药物每剂成本约为1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3万元)。每3周给患者服用一次,持续6个月。 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这项试验现在需要在一项更大的研究中复制,并指出这项小型研究只关注肿瘤中具有罕见遗传特征的患者。但他们说,在100%的受试患者中看到完全缓解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早期信号。 研究人员说,这种新疗法是一种免疫疗法,通过阻断癌细胞“不要吃我”信号,使免疫系统能够消除它们。该治疗方法针对的是DNA修复系统不起作用的直肠癌亚型。当修复系统不起作用时,蛋白质中会产生更多错误,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错误并杀死癌细胞。 论文指出,尽管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来确定疗效持久性,也需要在更大规模研究中进行验证,这些数据为通过新辅助治疗高效抗癌提供了借鉴——将精准医学应用于早期癌症,在最可能起效时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免于放化疗和手术。“这可能为多种类型肿瘤的免疫清除(immunoablative)方法开启大门”。 该研究结果可能改变目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模式 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科普称,83%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而结直肠癌却是最“笨”的癌,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通常肠镜微创手术就可以治愈,阻断癌症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可能改变目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主任李心翔教授对“医学界”表示。 “目前的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尤其是对患者肛门的影响。”李心翔教授说。 研究指出,副作用和并发症涉及肠道和泌尿系统、性功能障碍和不孕不育,同时还有部分患者直肠切除术后需要进行永久性的结肠造口。就在2021年,多塔利单抗获美国FDA批准应用于dMMR复发或晚期实体瘤成年患者,但并未具体针对某一癌种。 李心翔教授提醒,本次试验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也有待延长,如果最终要改变目前的临床诊疗方案,还需更大规模的研究。 据估计,目前II/III期直肠癌患者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50%至80%,停止其他一切治疗,转而采用免疫疗法单独给药是相对冒险的方案。“一旦6个月后疗效不理想,再恢复常规治疗可能就晚了。”研究人员说,但幸运的是最终得到了令人惊喜的结果。 “试验结果是‘显著’和‘史无前例’的,但仍需被更多的验证。”哈佛大学医学院结直肠癌专家Kimmie Ng博士称。根据FDA的批准,多塔利单抗目前只用于替代治疗,即常规治疗后未得到满意结果的肿瘤患者。 同时,治疗方案的改变也会对长期的疾病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如果我们不进行手术,5年、10年后是否会复发?如何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制定监测频率和期限?”李心翔教授说,“免疫治疗是新生事物,我想,故事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