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退烧的方法大全 宝宝发烧不用急【导读】宝宝生病发烧是常有的事情,父母们总是很担心发烧对身体会有影响。今天小编分享一些退烧的偏方,希望能帮到着急的爸爸妈妈们。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发烧不超过38.5℃,父母可以在家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原理只有一个,即让宝宝的身体快速散热,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如果是感冒发烧,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让热量正常散发掉就好,即不要“捂”到宝宝。总之,父母要清楚的一点是:降温不是在治病,只是让宝宝更舒服一些。大多数情况下,在宝宝没有明显不舒服前,都不需要降温处理。 5种按摩退烧法 1.清肺经肺经定位:无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宝宝的无名指尖,从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以清肺经。 2.推天河水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方法:后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推天河水50次。天河水即从宝宝手腕横纹至肘部横纹处。 3.按合谷穴合谷穴定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 操作方法:用拇指点按宝宝左手合谷穴50次,然后换右手。 4.按大鱼际 大鱼际定位: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鱼际穴,一紧一松地按压2分钟左右。 5.按揉列缺穴列缺穴定位: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宝宝手腕两侧的列缺穴各2分钟。 8种家中实用物理降温法 1.洗温水澡洗温水澡更有利于宝宝散热,水温应调节在27~37℃左右。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 2.热水泡脚可用温度在40℃左右的温水给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抚搓宝宝的两个小脚丫,有利于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3.温湿敷即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 4.酒精降温用小毛巾蘸30%的酒精,擦宝宝的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注意不可全身擦试,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5.捂住囟门宝宝一岁半以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父母可在宝宝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宝宝的前囟门,至到宝宝的头微微出汗。一般来说,捂15~30分钟左右宝宝就会出汗。 6.搓脚心和四肢先搓脚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宝宝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百会穴。一会儿宝宝就出汗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 7.冰枕降温可去医院给宝宝买个冰袋。把冰块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后,装入冰袋,袋子里的水加到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用毛巾包好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但应注意,新生儿禁用。 8.退热贴退热功能主要是物理降温,跟敷毛巾、枕冰袋等方法类似,但其使用起来更方便。如果宝宝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以不用。 TIP:冰枕和退热贴降温方法,建议宝宝发烧超过38.5℃后使用。 幼儿居家退烧法葱白汤+紫苏叶泡澡 而更多数婴幼儿发烧的原因是与外感风邪有关,周宗翰中医师表示,发汗是最好的退烧办法,建议家长可取3至4根葱白煮汤或泡温开水,甚至可加料煮成蛋花汤和香葱粥,都能藉由食疗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打开毛细孔驱散病毒和细菌,帮助高烧消退,不让身体沦为战场而反覆引起发烧。葱白具有辛温解表、解湿热毒的作用,和防风、荆芥、桂枝、麻黄等解表药物的作用相似。 此外,使用晒乾的紫苏叶泡澡,对于退烧也有一定的帮助。紫苏叶具有芳香化浊、辛温解表、散表寒的作用,发汗效果强,本来就是感冒的常见用药,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做成药浴形式,可加强体内和皮表的气血循环,可打开毛细孔,透过毛孔开合,随汗水还出毒素,帮助退烧。 值得注意的是,发汗退烧法也有需注意的事项,中医师提醒,紫苏叶泡澡一天一次为限,以免出汗太多造成虚脱、电解质失衡等“亡阳”现象,反而加速健康的耗损。此外,出汗后不可吹风,以免风邪趁毛孔打开时二度侵入,导致抵抗力下滑,病痛更难以消除。 护理发烧中的宝宝,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宝宝穿轻薄衣服,有利于散热。千万给宝宝“捂汗”,否则可能加速宝宝体温上升。 2.保证宝宝充分休息,多给宝宝喝水。可以喝点淡盐水,有利于“下火”。 3.可开空调帮助宝宝降温,但应注意保持空气流通。每隔1~2个小时应开窗通风一次,每次通风时间至少保证在10~30分钟。另外,空调温度也不能开得太低。 4.应多给宝宝吃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 5.如果宝宝温度超过38.5℃最简单、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还是合理的口服退烧药。 6.当宝宝发烧温度越来越低,发烧间隔越来越久,就表示父母可以逐渐安心了。 宝宝发烧时父母可参照以下规律,来判断病情的严重与否: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宝宝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宝宝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如宝宝高烧超过39.5℃以上,精神较差,嗜睡或有惊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发烧是保护机制滥用发烧药易伤身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周宗翰医师表示,并非每一种发烧型态都适合用西药快速退烧。中医观点认为,发烧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一种免疫反应,每用一次退烧药退烧,无疑是一场对幼儿自体免疫的挑战,因此除了脑炎、脑膜炎或其他40℃以上恶性高热症,通常不建议利用西药或点滴快速退烧。 中医理论认为,若多数因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感风邪性发烧,许多家长习惯到药妆店或药局购买退烧的成药,成分多为阿斯匹灵类,帮助快速退烧,但幼儿的发育状况不如成人,若剂量不对或是药物种类错误,都有可能会导致雷诺氏症、过敏、昏眩和肝肾功能损伤。 中医快速退烧3法:汗、吐、下 周宗翰中医师表示,对宝宝宝和幼儿来说,较适合的居家退烧法就是“去除外感风邪”,在排除恶性高热症和病菌侵袭脑部的发烧型态后,可透过“汗、吐、下”三法,帮助体内病毒和细菌的排除,缓解发烧,避免体温反覆性升高。 不过,呕吐退烧的方式看起来较难受,通常不被幼儿和家长采用,目前临床较少用。而下泻退烧法,通常是因幼儿或宝宝饮食吃太好、无法正常消化肚子里的食物,平日大便如羊屎状,常因便秘而导致发烧,此时可经医师评估,适度使用浣肠通便药物,利用排便的方式排空肠胃,清除体内的发烧物质。其他如急性荨麻疹所引起的肠胃不适和发烧,也可透过“下法”缓解。 |